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63 lines (315 loc) · 12.8 KB

Chapter-5-Problems-Answers.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63 lines (315 loc) · 12.8 KB
  • P1
    Image text

  • P2
    假设比特模式为: 1110 0110 1001 1101
    单比特差错:
    Image text
    单比特差错可以被完整的定位到坐标,因此能够恢复。
    双比特差错:
    Image text
    双比特差错至少出现三个校验位错误。(两行一列或者一行两列或者两行两列)
    Image text
    对于图中两行两列的情况,可以是黄色的两个,也可以是棕色的两个,因此无法准确定位。

  • P3
    计算过程:
    Image text
    检验和为: 1111 0011 1101 1111

  • P4
    a.
    计算过程:
    Image text
    检验和为: 1110 0110 1110 0001
    b.
    计算过程:
    Image text
    检验和为: 1010 0000 1001 1011
    c.
    计算过程:
    Image text
    检验和为: 1111 1111 1111 1010

  • P5
    题目中并未给出R的位数,通过网络其它人的答案得知,r为4
    则R为0100

  • P6
    a. R为0000
    b. R为1111
    c. R为1001

  • P7
    a. 因为如果发生任意单比特差错,生成多项式变无法整除,因此可以检测到。
    b. (来源于网络)对此题而言,一个关键点是:G 能被 11(二进制)整除,但任意奇数比特差错都不能整除11,因此也不能整除 G,所以可以检测出奇数比特差错。

  • P8
    a.
    Image text
    b.
    Image text

  • P9
    首先求令表达式最大的p值:
    Image text
    再求N无穷时的效率:
    Image text

  • P10
    a.
    结点A的平均吞吐量:PA(1-PB)
    总体效率:
    PA(1-PB)+PB(1-PA)
    b.
    结点A的平均吞吐量:PA(1-PB) = 2PB(1-PB) = 2PB - 2PB2
    结点B的平均吞吐量:PB(1-PA) = PB(1-2PB) = PB- 2PB2
    显然不是两倍的关系
    如果想要两倍关系成立,则:
    Image text
    c.
    结点A的吞吐量:2p(1-p)N-1
    其它结点的吞吐量:p(1-p)N-2(1-2p)

  • P11
    疑问:时隙5首次成功的意思,是代表时隙1-4都是不成功么?下面按照这个推论进行计算。
    a. (1 - p(1-p)3)4p(1-p)3
    b. 4p(1-p)3
    c. (1 - 4p(1-p)3)24p(1-p)3
    d. 4p(1-p)3

  • P12
    Python画图代码:efficiencyPlot.py
    蓝色的线是时隙ALOHA,橙色的线是纯ALOHA
    a.
    Image text
    b.
    Image text
    c.
    Image text

  • P13
    设所有结点都需要传输时取得最大吞吐量
    则总时间为: N(Q/R + dpoll)
    最大吞吐量为: NQ/N(Q/R + dpoll) = Q/(Q/R + dpoll)

  • P14
    设两台路由器分别为左路由和右路由,接口分别为左接口和右接口
    a.
    A 192.168.1.1
    B 192.168.1.2
    左路由左接口 192.168.1.3
    C 192.168.2.1
    D 192.168.2.2
    左路由右接口 192.168.2.3
    右路由左接口 192.168.2.4
    E 192.168.3.1
    F 192.168.3.2
    右路由右接口 192.168.3.3
    b.
    A 01-01-01-01-01-01
    B 02-02-02-02-02-02
    左路由左接口 03-03-03-03-03-03
    C 04-04-04-04-04-04
    D 05-05-05-05-05-05
    左路由右接口 06-06-06-06-06-06
    右路由左接口 07-07-07-07-07-07
    E 08-08-08-08-08-08
    F 09-09-09-09-09-09
    右路由右接口 0A-0A-0A-0A-0A-0A
    c.
    疑问:“最新”表示ARP表是正确的,里面包含所有适配器的信息。“空”表示ARP表为空。下面按照这个推论进行描述。
    步骤:

  1. 主机E首先查询转发表,且向ARP表查询右路由右接口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向右路由右接口发送数据报。
  2. 到达右路由右接口后,通过路由器的转发到右路由左接口。
  3. 右路由左接口向ARP表查询左路由右接口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向左路由右接口发送数据报。
  4. 到达左路由右接口后,通过路由器的转发到左路由左接口。
  5. 右路由左接口向ARP表查询主机B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向主机B发送数据报。
  6. 主机B收到数据报,提取处报文内容向上层传递。
    d.
  7. 主机E首先查询转发表,知道应该向右路由右接口IP地址发送数据包,但是没有该IP地址的MAC地址,于是发送ARP广播查询报文。
  8. 主机E收到查询报文后,可以构造一个数据报发送给右路由右接口。
    后面的步骤与c相同。
  • P15
    IP地址和MAC地址依然使用P14中定义的。
    a.
    主机E不请求路由器R1帮助转发该数据报。
    源IP地址:192.168.3.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8-08-08-08-08-08
    目的MAC地址:09-09-09-09-09-09
    b.
    E不执行ARP协议来发现B的MAC地址。因为E和B并不在一个局域网中。
    源IP地址:192.168.3.1
    目的IP地址:192.168.3.3
    源MAC地址:08-08-08-08-08-08
    目的MAC地址:0A-0A-0A-0A-0A-0A
    c.
    交换机S1收到ARP请求报文时,会增加表项,记录下到达的接口和MAC地址。
    由于请求报文是广播MAC地址,因此路由器R1会收到ARP请求报文。
    由于目的IP不同,因此路由器R1不会向子网3转发该报文。
    不清楚ARP协议是如何实现的,但是IP地址是本局域网内的,因此IP和MAC地址可以对应,因此ARP表中是可以直接添加对应表项的。
    交换机会只向主机A所在的端口发送数据报。

  • P16
    疑问:此时子网1和2中间的路由器恢复正常。下面按照这个推论进行描述。
    IP地址和MAC地址依然使用P14中定义的。(此时子网2的所有IP地址应该都换了)
    a.
    主机E不请求路由器R1帮助转发该数据报。
    源IP地址:192.168.3.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8-08-08-08-08-08
    目的MAC地址:09-09-09-09-09-09
    b.
    E不执行ARP协议来发现B的MAC地址。因为E和B并不在一个局域网中。
    源IP地址:192.168.3.1
    目的IP地址:192.168.3.4
    源MAC地址:08-08-08-08-08-08
    目的MAC地址:06-06-06-06-06-06
    c.
    交换机S1收到ARP请求报文时,会增加表项,记录下到达的接口和MAC地址。
    由于请求报文是广播MAC地址,因此路由器R1会收到ARP请求报文。
    由于目的IP不同,因此路由器R1不会向子网3转发该报文。
    不清楚ARP协议是如何实现的,但是IP地址是本局域网内的,因此IP和MAC地址可以对应,因此ARP表中是可以直接添加对应表项的。
    交换机会只向主机A所在的端口发送数据报。

  • P17
    10Mbps的信道: 51.2μs * 100 = 5.12ms
    100Mbps的信道: 5.12μs * 100 = 512μs

  • P18
    A检测到B已经传输之前,A是可以完成传输的。假设A已经传输了300比特,B认为信道中没有使用,因此可以开始传输,传输了25比特后,B侦听到A的报文,发生了碰撞。
    则A收到B的20个比特的第一个时,已经经过了300+325 = 625比特。此时A很可能已经传输结束了。
    (并未使用提示)
    在最坏的情况下,A传输的第一个结点即将到达B时,B开始传输。
    B的比特到达A时的时间为: 324 + 325 = 649

  • P19
    t = 245比特时,检测到碰撞,A和B都停止传输。
    t = 245 + 245 = 490 比特时,信道空闲。 此时A开始传输。
    假设A的帧长度为 512 + 64,则t = 490 + 245 + 576 = 1311比特时,B接收完毕。
    B在490比特时开始等待,等待512比特,t = 1002时,A正在传输,信道非空闲,因此B在预定的时刻需要抑制传输。

  • P20
    标准答案没有看懂。

  • P21
    IP和MAC地址使用P14的定义。
    (i)
    源IP地址:192.168.1.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1-01-01-01-01-01
    目的MAC地址:03-03-03-03-03-03
    (ii)
    源IP地址:192.168.1.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6-06-06-06-06-06
    目的MAC地址:07-07-07-07-07-07
    (iii)
    源IP地址:192.168.1.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A-0A-0A-0A-0A-0A
    目的MAC地址:09-09-09-09-09-09

  • P22
    疑问:左边没有路由器了,又如何出现“左路由器”?下面把“左路由器”认为是左交换机。
    IP和MAC地址使用P14的定义,其中子网2消失,并入子网3的地址。
    (i)
    源IP地址:192.168.1.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1-01-01-01-01-01
    目的MAC地址:07-07-07-07-07-07
    (ii)
    源IP地址:192.168.1.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1-01-01-01-01-01
    目的MAC地址:07-07-07-07-07-07
    (iii)
    源IP地址:192.168.1.1
    目的IP地址:192.168.3.2
    源MAC地址:0A-0A-0A-0A-0A-0A
    目的MAC地址:09-09-09-09-09-09

  • P23
    (来源于标准答案)
    最大聚合吞吐量为所有结点都在传输数据,为(9+2)*100 = 1100Mbps

  • P24
    最大聚合吞吐量为(3+2)*100 = 500Mbps

  • P25
    最大聚合吞吐量为100Mbps

  • P26
    (i) 表中添加B的MAC地址和接口,并广播该帧。
    (ii) 表中添加E的MAC地址和接口,并向B转发该帧。
    (iii) 表中添加A的MAC地址和接口,并向B转发该帧。
    (iv) 向A转发该帧。

  • P27
    a. 分组化时延为L/16k
    b.
    L=1500字节时,分组化时延为93.75ms
    L=50字节时,分组化时延为3.125ms
    c.
    L=1500字节时,存储转发时延为(1500+5)*8/622M = 19.35μs
    L=50字节时,分组化时延为93.75ms,存储转发时延为(50+5)*8/622M = 0.71μs
    d. 小分组时延低,用户体验更好

  • P28
    假设EE4主机要往CS10主机发送数据。

  1. EE4主机的目标IP地址是CS10,通过ARP协议了解到应该转发往路由器接口的MAC地址,然后发往交换机。
  2. 交换机4口收到帧,通过查询交换机表,知道路由器接口的MAC地址对应1口,于是转发往1口。
  3. 路由器收到帧,提取IP报文,通过查询路由器转发表,转发该报文,目的MAC地址是CS10的MAC地址。
  4. 交换机16口收到帧,通过查询交换机表,知道CS10的MAC地址对应10口,于是转发往10口。
  5. CS10收到帧,提取报文。
  • P29
    R4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出接口
2 10 A 0
1 12 D 0
3 8 A 1

R5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接口
4 3 A 0

R6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接口
5 2 A 0
  • P30
    R1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出接口
6 - A 0
16 12 D 1

R2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出接口
8 6 A 0
15 16 D 0

R3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出接口
10 6 A 1
12 - D 0

R4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出接口
2 10 A 0
1 12 D 0
3 8 A 1
14 15 D 1

R5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接口
4 3 A 0
13 14 D 0

R6表

入标签 出标签 目的地 接口
5 2 A 0
11 1 D 0
  • P31
    5.7节的回顾内容即是本题答案。

  • P32
    a.

  1. 主机和Tor交换机的限制: 1Gbps
  2. Tor交换机到第二层交换机的限制: 10Gbps/10 = 1Gbps
  3. 第二层交换机到第一层交换机的限制: 10Gbps/40 = 250Mbps
  4. 第一层交换机到路由器的限制: 10Gbps/80 = 125Mbps
    b. 疑问: 采用图5-31的结构,而不是采用图5-30的结构,区别除了高度互联,第一层交换机还多了两个。
  5. 主机和Tor交换机的限制: 1Gbps
  6. Tor交换机到第二层交换机的限制: 10Gbps/10 = 1Gbps
  7. 第二层交换机到第一层交换机的限制: 4 * 10Gbps/40 = 1Gbps
    c. 等级拓扑:
    a.
  8. 主机和Tor交换机的限制: 1Gbps
  9. Tor交换机到第二层交换机的限制: 10Gbps/20 = 500bps
  10. 第二层交换机到第一层交换机的限制: 10Gbps/80 = 125Mbps
  11. 第一层交换机到路由器的限制: 10Gbps/160 = 62.5Mbps
    高度互联拓扑:
  12. 主机和Tor交换机的限制: 1Gbps
  13. Tor交换机到第二层交换机的限制: 10Gbps/20 = 500Mbps
  14. 第二层交换机到第一层交换机的限制: 4 * 10Gbps/80 = 500Mbps
  • P33
    a. 0.1%
    b. 0.001 * 0.001 = 10-6
    c. 可以让视频和邮件应用共享一个“第7”服务器,两边的第二层交换机都与它连接。
    (标准答案没看懂是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