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yevon_ou [水库论坛] 2018-05-15
经济学,太复杂
一) 宁南山
《宁南山》无疑是大家。
他每周写一篇文章,每篇12000字。哥哥每次都是跪着看完的。
内容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从京东方电子面板生产,到民航科技研发比例,到数控机床升级链,到汽车配件合资分析,每一篇都是大家。每一篇,都深入浅出,振奋人心。
哥哥一边看,一边想,这样的研究深度,哪怕一些专业的"智囊级"公司,也写不出啊。一个学院能有一二篇,就足以屹立开课了。
而且《宁南山》还是完全完全不接广告的。这就更加神仙了。真是人比人,境界不同啊。
今天早上,宁南山写了一篇《[2018中国经济的一些走向和个人应对思考]》,把房地产痛骂了一通。
这篇文章,是错误的。
二) 失血论
宁南山举了一个非常典型,老生常谈,房网从2003年开始就不断反复的论调:
钱都去房地产了,那实体经济怎么办
最早从2002年开始,一开始是上海热线ehome,大大小小的民科,满怀怨气,控诉房地产的"罪恶"。
搜肠刮肚,最后找出来的说辞,"钱都去房地产了,剥夺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机会"。
君不见,国家一直说"内需不振"。
各行各业,无论是卖彩电的,卖冰箱的,卖汽车的,卖塑料铅桶,卖瓜果零食,卖手机(哦,卖手机不算);
各行各业,纷纷吐槽"内需不振"。不可以闭着眼睛,毫不创新,坐着分享+30%的年复增长。
年终会议,老板问为什么无能啊。窝囊干部众口一词"内需不振",都被房地产吸走了。
好像数万亿的资金,若是不拿去买房子,一定可以多买几个彩电。股市中人,苦旱已久,抬轿子多几个涨停板。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么?
宁南山也继承了这个观点。甚至大声喊出了"计划经济"的口号,调参数,把信贷多往"实体经济"赶一点,让资金少进入房地产行业。
我要告诉各位,从经济学上讲,这个模型是彻头彻尾错误的。
货币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今天吃一碗面条,味千拉面35元。
其实这个价格,标0.35元,3.5元,35元,350元,35000元,都是可以的。
没有任何区别的。
所谓的资金不足,导致"实体经济"运转困难,根本不是问题。
按照中国目前的总M2,假设是200万亿吧。
假设房地产占60万亿,实体占140万亿。
在"真正"的经济学中,实体经济这140万亿,14万亿,1.4万亿,都是等价的。
哪怕我"留给"实体经济的现金,只有140亿。
经济依然可以完善运转,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真的"留给"实体经济,只有14万亿,那会发生什么情况。
情况就是,所有的物价,砍掉一个零。
你去吃一碗拉面,商家仅只收你3.5元。
你买一个彩电,现在只要600元,而不是6000元。
一个月的工资,1500~2000元。
你卖不出去的塑料铅桶,还是卖不出去。
很多商家,把"内需不振"的帽子,扣在房地产头上。好像房地产抽走60万亿资金,使得购买力减少了。这部分钱回来,购买力就会增加,塑料铅桶小老板就会挣大钱。
这是不对的。
在正统的经济学中,既然"产能"没有增加。单纯的货币增加了,只会引发通货膨胀。
塑料铅桶是卖出去了,售价也增加了,小老板过了二三个月的快乐时光。
但他很快就会发现,聚氯乙烯原材料涨价了,铁柄马上涨价了,工人跑过来喊要加工资了。
零售价和成本一样,都在以+20%的速度上涨。
而当你赚了钱,出去消费。味千拉面也涨价了,足浴保健也涨价了,公交汽油也涨价了。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你的生活质量没有获得任何改善。
我知道"内需不振",开家小厂,闭着眼睛每年+30%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可是过去十年,还是有很多公司活下来的。
真正活得好的公司,无一不是"创新""励精图治"。
"内需不振"对每一个人都是不振的,困难对每一个人都是困难的。
但别人可以奋起,是因为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大工业化,人工智能AI,数据链云计算等等风口。
而不是坐在家里,抱怨成为"铁锈区"。
三) 二元经济悖论
别人或许会说,"咦,不是还有一个房地产市场么,占据60万亿"。
对,这其实是一个"二元经济悖论"。
还是以全国的总现金M2=200万亿举例。我们有二个市场:"实体"和"房地产"
a. 140+60
b. 120+80
c. 140+80
d. 154+66,经济增长+10%
我们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常规的140+60.
第二种是极端的,把资金往房地产市场赶,120+80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发生"通货紧缩"+"房价飞涨"。
也就是说,实体难熬。但是难熬的结果,成本下降,售价下降,最后大家扯平。该卖七万个铅桶,还是七万铅桶。
只是眼红地产佬发财。
第三个情况,140+80=220
请注意这个情况下,总额是220,而不是200,也就是国家滥发纸币,增发了+10%
这个情况下,"实体经济"的现金血量,还是140万亿,不变。
而房地产增加了20万亿,成为了"通货膨胀宣泄口"。
国家获得了印钞的NN钱。
所谓的"二元经济悖论",主要指这个情况:
房地产的大量资金涌入,房价高企。
会不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来建设房子。从而耗占钢筋,水泥,人力。
如果你是一个"基础功"很扎实的经济学学生,懂得推砌里面的原理,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公式。
你是不会傻乎乎说出"房价暴涨,耗占社会资源"这种文盲蠢话的。
正统的"经济学"教育,他是容许资金涌入,房价暴涨的。
正统的经济学理论,其逻辑链条是:价格暴涨赚钱---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开发更多供应---价格下跌
朋友们啊,读书要读其灵魂。
学霸和学渣,就在于有没有庖丁解牛。
正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房价暴涨,必然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前来开发房屋。
-
本来准备造铁路,大桥的Steel,现在都拿来造大厦了。
-
本来准备搞生态农业,码头货栈的土地,都拿来盖房子了。
就象日本1989年一样,"转性"土地非常非常多,最终导致东京楼市崩溃。
-
原本用于造铁路,造汽车的钢铁,都拿来造房子,这才叫做"实体经济失血"。
-
原本用于生态农业,码头货栈的土地,都拿来造房子,这才叫做"实体经济失血"。
然后你再看看,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所谓的"实体经济失血",其实是不存在的!!
庖丁解牛,拳法打到这一层,中国是不符合"传统经济学"的。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几乎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货币现象"。
意思就是说,房价你可以涨,可以翻倍,可以暴涨。
但是哪怕你从3000/m,暴涨到70000/m,供应也绝不会增加一根钢筋!
在中国,这里"经济学链条"是切断的。
房价已经完全变成了货币现象。
无论房价多高,我们也不会"增加供应"。
通过严格的土地管制,牌照管制。开工量和价格是完全无关联的!
那么,你说房价的上涨,会侵占"实体经济资源"么。会延缓我们造高速公路的物资资源么。
完全不会。
四) 结语
大老板的心里,清楚得很。
"实业救国",中国既要发展汽车业,又要发展手机业。还要发展大飞机。最近又要举国之力,打造"芯片产业"。
在国家急需的各种"物质文明"中,房子是最最低优先级的。
老百姓住得差一点,会死嘛。
(最新研究表明,房子太小会导致低生育率,或许是件大事)
中国需要的是军事工业。因此钢铁,电子,汽车,飞机,都获得了优先发展。
要卡断房地产的喉咙,十分简单,不给你发"建筑许可证"即可。
缩减供地规模,长期的没有土地,看你拿什么做馒头。
现在的中国学生,水平太低。读书不读透,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背公式,当中的推理过程完全忽略。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是说"资金流入,侵占其他行业"。
但这是在"完美状态",没有政府管制,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说的。
如果我们加上"监管",加上"合规",这其实就是脑埂塞状态。
房地产行业,只要严格控制一手房的开发。则哪怕涌入再多的资金,也不会耗用钢铁水泥设计师产量。
供应不增加。
不耗国力,最多房价贵一点而已。
([email protected],2018年5月13日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