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这是一家非常舒适的酒店,200亩土地上,超过200名服务生,服侍着20位宾客。
当时,正好是次贷风波闹得最凶的时候。俺LP一进门就捧了本《Big Short》津津有味地看着,良辰美景,也不知道欣赏。
我说你看那玩意干嘛。要说次贷,全峇厘岛没人比我更熟了。绝对的大师级人物。庸俗的作品,往往看了四五百页还不得要命,而名师讲解,几段话就醍醐灌頂了。
后来想了想,讲解次贷,就要从CDS讲起。讲CDS,就要先讲马克维兹方程式。就要先讲MBS,就要先讲风险喜好模型。
所以这个工作量还不少的。"手把手教你做次贷",这篇文章是我早就想写的。但真要落到笔下,还得分成四个小篇。
-
手把手教你做次贷(一)---- 风险
-
手把手教你做次贷(二)---- MBS
-
手把手教你做次贷(三)---- Financial Engineering
-
手把手教你做次贷(四)---- 谁的错误
如果你看不懂这些太难的财经知识,你只要记住一点 -----迄今为止,中国所有对次贷的分析,都是错误的。
一)输赢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假设我们在一个沉闷的火车上,我们决定猜硬币。如果猜对了,你给我1元钱。如果猜错了,我给你1元钱。
对于这个游戏,可能很多人会哈哈大笑。不错的打发时光把戏。
但是,如果我们玩另一个游戏。假设某人有1000W净资产。现在我们赌明天的欧元汇率涨跌。
如果赢了,你给我600W。如果输了,我给你600W。
这个游戏会玩么。这个游戏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玩的。
为什么,因为明天欧元的汇率基本是随机的。涨跌各50%,50%概率。
但是,输赢是不对称的。
你给我1600W的资产,对于一个1000W身家人来说,生活品质其实没有大的变化。
但是一旦输了,变成400W资产。相对原先的1000W,生活质量就急剧下降。
这是现代投资学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基石:"边际效用递减"。
简单点说,财富带给人的快乐,是递减的。
人生的第一个1000W,能带给你最大的快乐。第二个1000W,其实带来的快乐是很小的。
但是,往下,500W的生活质量,就要差很多。250W更要差很多,25W更要差很多。
如果同样是50%,50%的输赢。那么1990W和10W差别非常大。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拿99%的身家去赌的。
二)套利
以上是投资学上最重要的一块基石,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个正常理智的人,有1000万身家的人,绝不会拿他的99%财产去赌。赢了味同鸡肋,输了则沉沦到底。
但问题是,有时候是麻烦找你而来,躲都躲不过的。
譬如说,你身上大部分的资产,是债券。那么明天利率的涨跌,就是50%50%赌局。
如果你身上大部分的资产,是股票。那么明天股指涨跌,就是另一场50%50%赌局。
如果你的财富,进行着全球配置。那么明天的美元,欧元,日元汇率涨跌,就是50%50%赌局。
虽然波动的幅度没有99%这么夸张,但是哪怕一半概率80%,一半概率120%,也是另人不快的。
哪怕一半概率95%,一半概率105%,也是令人不快的。
从心理学治愈系来说,一半概率95%,一半概率105%,其实你的"快乐程度"是小于100%的。
大约估算,可能在99.97%左右。
这个时候,还有一群聪明人,想出一个办法。譬如说你固定给我0.01%的钱,每一百万给我100元。
我保证赢的时候,拿走你的赢利。输的时候,赔偿你的损失。这样你的财富,就稳定在99.99%。虽然少了一元钱,但至少比提心吊胆好。
别嘲笑这是一群疯子的异想天开。结果就从"人性"的这么一个微小角落,发掘出了一个万亿,十万亿级别的行业。他的名字,叫做"保险业"。
三)投资
现在我们说到第三点,也是关键的一点。
我们来看二组数列:
A)6%,6%,6%,6%,6%,6%,6%,6%,6%,6%,6%,6%
B)8%,4%,8%,4%,8%,4%,8%,4%,8%,4%,8%,4%
请问这二组数列,哪一组回报更好一点。
中国的学生么,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二组数列的回报是一样的。平均都是6%
甚至你去做民意调查的话,会有很大比例的中国人说,数列B的回报更好一点。因为他至少还有希望,还有8%的发财希望。
对于这样的"民意",我们无话可说。本篇文章也不用再写下去了。所以我把卷一的题目,由风险改成"疯狂的中国人",也没法再说了。
在欧美人的选择中,A和B并不是平等的。应该是A的回报更高一点。
为什么呢,还是回到了之前的50%,50%输赢的题目上面。
A和B看似绝对回报是一样的,都是6%。但问题是B是不稳定的,多赚2元的快乐,不能抵消小掉2元的痛苦。
就好像之前所说的,B的回报,其实要打个"快乐折扣"的。譬如99.97% * 6%,实际就略低一点。
在数学上,欧美人有一个专门的数字来定量此数。很简单,就是方差。任何一个初中数学生都学过。
这里,我们回到了题目,"风险"。
风险是什么,对于这个说法,欧美人和中国人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所谓的风险,是指拿不到钱。如果一个项目有18%的回报,但有一定机会拿不到钱,我们就说这个项目是"有风险"的。
假设这个项目,扣除了一定坏账概率后,加权回报仍有13%。
把他和一个4%的国债放一起,请问,你选择哪一个。
中国人肯定毫不犹豫地选择18%项目,即使扣除坏账,实际回报仍有13%。
但欧美人,是有概率选4%的国债的。因为他们觉得你项目有"风险"。
欧美人说的风险,是指你实际回报比13%还要低。
在欧美人的眼中,这个项目回报,可能是18%,0%,18%,18%,9%=13%*5
但是在欧美人眼中,这个回报仍然是不可以接受的。因为其中出现了一个0%
欧美人很多人投资,他们要定期抽取红利,补贴家用开支的。所以出现任何一个0%,哪怕其他回报再高,他们也不可以承受。
所以对于欧美白痴的眼中,二种回报:
A)18%,0%,18%,18%,9%
B)4%,4%,4%,4%,4%,
他们是有可能选B的。
四)马克维兹方程式
坦白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也很难理解欧美人的大脑是怎么长的。
但事实是,人性如此。在欧美金融市场,为"波幅"支付溢价行为,随处可见。
在过去的30年中,股市的回报,大约平均跑赢债市2%每年。
但即使如此明显的区别,仍然有一群债市的拥趸者。坚持投资债市。他们的口号是"股市有波幅"。
意思就是,哪怕股市的平均回报是6%,债市是4%。但股市的回报是5~7%之间不停"波动"的。他们就要选恒定的4%。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现在相信黄种人是智商最高的人群了。
言归正传,正因为欧美人定义的"风险",和中国人意义中的"风险"如此不同。于是就有了一个天才,叫做"哈里·马科维茨"。
马克维兹的想法是,如果我有1000支股票。我来"凑"。
如果这些股票,我每一支买3.2股,4.7股,5.8股,0.9股............
将这些数字"凑"起来,最终形成我一个投资组合包,这个组合包平均有6%的回报。但他是完~全~没~有~波~幅~的。
他的这个想法,借助现代计算机,是可以实现的。
譬如现在A股一共有2500家上市公司。过去20年中,一共有4500个交易日。
我可以取一系列的参数(X1,X2,X3,X4,X5,X6,X7,X8 ............)
每一个股票买Xn股
然后用超级计算机算出,这些Xn等于多少。使得4500个交易日,"投资组合"的方差最小。
马克维兹的方程式一经面试,顿时被学术界和华尔街同时骂得狗血喷头。
据说他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主任教授扔回来,"我确定这不是金融学"。
幸亏他的导师保他,又递上去,"但也肯定不是哲学,或者文学"。
后来马克维兹还是拿到了文凭。他这篇1952年写的《资产选择》一文,成为了现代投资学的教科书。他本人因此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奖。
众所周知,美国华尔街有着臭名昭著的"自动程式交易"。甚至还有左翼媒体煽动说,华尔街的每次股市崩盘,都是由于自动程式交易集中抛售而成。
而事实上,很多的"自动程式交易"。其根基就是马克维兹方程式。
因为马克维兹方程式是简单透明的。任何人,都能借助超级计算机,都能算出2500只股票各该买多少。
唯一的区别,仅可能部分基金,只分析能源股。部分基金,取过去20年数据,或者15年数据。
现代计算机十分强劲,哪怕大型计算,也能做到实时。
市场不断交易,不断有新数据。马克维兹方程式,就会有新的"最优解"。然后计算机,就会根据方程式,少量买入抛出股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许多台"自动程式交易"会撞车集中抛售股票。
五)本章结语
从2008年次贷风波迄今,中国人所有关于次贷的分析,全部都是错误的。
中国人所有官方媒体,根本连"风险"是什么,都没有说清楚。人云亦云,官粮学者尤其可耻。
今天懒得骂了,洗洗睡了,明天继续展开。
([email protected],2013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