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简单介绍了怎么使用webpy搭建一个后端的接口服务,这一节就来简单实现一下。
首先还是来看下项目的结构,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分析,结构如下:
src ├── index.html ├── init_sqlite.py ├── models.py ├── server.py ├── static │ ├── backbone.js │ ├── destroy.png │ ├── jquery.js │ ├── json2.js │ ├── todos.css │ ├── todos.js │ └── underscore.js └── todos.db
以上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模板、静态资源、后端逻辑处理、后端数据处理,其实最后两个都属于后端部分。
因为模板和静态资源和之前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合并在一起介绍。首先来看后端的接口。
相对于前端的各种model、collection和view,后端显得比较简单。只需要提供可访问的接口,并且根据POST、PUT、DELETE、GET这四种操作完成对数据库的CRUD即可(Create,Read,Update,Delete)。
先来看models中的代码,这里对todo表的操作进行了简单的封装:
#coding:utf-8
import web
db = web.database(dbn='sqlite', db="todos.db")
class Todos(object):
@staticmethod
def get_by_id(id):
return db.select('todos', where="id=$id", vars=locals())
@staticmethod
def get_all():
return db.select('todos')
@staticmethod
def create(**kwargs):
db.insert('todos', **kwargs)
@staticmethod
def update(**kwargs):
db.update('todos', where="id=$id", vars={"id": kwargs.pop('id')}, **kwargs)
@staticmethod
def delete(id):
db.delete('todos', where="id=$id", vars=locals())
代码很简单,从方法的命名上就知道要完成的功能是什么,这里不得不说一句,任何语言中好的变量或方法的命名,胜过大段的注释。
model部分没有具体的业务逻辑,只是针对数据库进行CRUD操作。下面来看给浏览器提供接口的部分。
server部分,提供了前端浏览器需要访问的接口,同时也提供了页面初始加载时的渲染页面的功能。server.py的代码如下:
#coding:utf-8
import json
import web
from models import Todos
urls = (
'/', 'index', #返回首页
# 处理POST请求
'/todo', 'todo',
# 处理前端todo的请求,对指定记录进行操作
'/todo/(\d*)', 'todo',
# 处理前端todo的请求,返回所有数据
'/todos/', 'todos',
)
app = web.application(urls, globals())
render = web.template.render('')
# 首页
class index:
def GET(self):
# 渲染首页到浏览器
return render.index()
class todo:
def GET(self, todo_id=None):
result = None
itertodo = Todos.get_by_id(id=todo_id)
for todo in itertodo:
result = {
"id": todo.id,
"title": todo.title,
"order": todo._order,
"done": todo.done == 1,
}
return json.dumps(result)
def POST(self):
data = web.data()
todo = json.loads(data)
# 转换成_order, order是数据库关键字, sqlite3报错
todo['_order'] = todo.pop('order')
Todos.create(**todo)
def PUT(self, todo_id=None):
data = web.data()
todo = json.loads(data)
todo['_order'] = todo.pop('order')
Todos.update(**todo)
def DELETE(self, todo_id=None):
Todos.delete(id=todo_id)
class todos:
def GET(self):
todos = []
itertodos = Todos.get_all()
for todo in itertodos:
todos.append({
"id": todo.id,
"title": todo.title,
"order": todo._order,
"done": todo.done == 1,
})
return json.dumps(todos)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相对于model.py来说,这里做了些数据转换的操作,如前端backbone通过ajax发过来的数据需要转换之后才能存入数据库,而从数据库取出的数据也要稍加处理才能符合前端todos.js中定义的model的要求。
在这个server中,提供了三个四个url,依次功能为:首页加载、单个todo创建、单个todo查询修改和删除、查询全部。分成四个也主要是依据所选框架webpy的特性。
在url之后,是对应一个具体的class,url接受到的请求将有对应的class来处理,比如说 /todo
这个url,对应的处理请求的class就是todo。另外对应浏览器端发过来的POST、GET、PUT、DELETE请求,class对应的也是相应的方法。这也是选webpy的一个原因。
说我了后端提供的接口,以及如何进行处理的原理。我们来看如何修改前端的代码,才能让数据发送到后端来。
这个部分改动比较小,就不贴代码了。有需要的可以到 code
中看。
之前的数据是存在localstorage中,是因为引用了localStorage.js文件,并且在collection中声明了 localStorage: new Backbone.LocalStorage("todos-backbone")
。
在修改的时候有三个地方需要修改,第一是model的定义,部分代码:
var Todo = Backbone.Model.extend({
urlRoot: '/todo',
......
第二个就是collection的修改,去掉了localStorage的声明,并添加url:
var TodoList = Backbone.Collection.extend({
url: '/todos/',
......
这样就搞定了。
在 code
中,如果想要把我的demo在本地运行的话,需要首先运行下 python init_sqlite.py
来初始化sqlite3的数据库,运行完之后会在本地生成一个todos.db的数据库文件。
之后,就可以通过运行 python server.py
,然后访问命令行提示的网址就可以使用了。
最后稍稍总结一下,我觉得到这一章为止,对技术比较认真、比较有追求的同学应该知道怎么通过backbonejs和webpy把前后端连起来了。所有的这些文章只是为了帮你打开一扇门,或者仅仅只是一盏灯,具体你的业务逻辑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妄图让别人帮你实现业务逻辑的人都是切实的不思上进的菜鸟。
另外,关于这个Todos的案例,是你在打算把Backbonejs应用于实践时必须要参考和思考的。虽然到网上搜罗一下 Backbonejs项目实例
比思考要省心,但是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你不转化成自己的,始终无法灵活运用。借此告诫那些觉得这个Todo案例没啥用的同学们。
导航
- 上一章 09 后端环境搭建:web.py的使用
- 下一章 11 前后端实战演练:Web聊天室-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