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0 lines (19 loc) · 4.47 KB

ch32.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0 lines (19 loc) · 4.47 KB

(三十二)小心被辅助工具绑架

PowerPoint(Windows),抑或 Keynote(Mac),都只是辅助工具。它应该为讲者和讲者所讲述的话题服务。然而,很多的时候,很多讲者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辅助工具所绑架。

即便是辅助工具,也是需要学习和磨练才能够熟练使用的。很多人好像并不知道学习成本的存在,更不知道那成本的高昂,总是以为随便鼓捣一下就足够了——很傻很天真。

被辅助工具绑架走的,最多的就是时间。哪怕是模板,原本都需要日常积累。可是很多人不懂得积累的重要,总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想起来到网上去找。如此一来,能够找到满意模板的概率本来就低,再加上急于求成的心态造成的些许挑剔,就基本上不可能达成满意的效果;可又必须马上完成,于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总是留下拼凑的痕迹。

PowerPoint 或 Keynote 的另外最重要的局限是它们会使得讲者只能按照某个事先安排的路线完成讲话。如果讲者想要完成的是以“告知”为主要目的的内容,那还无所谓,可是如若讲者想要完成的是以“说服”为主要目的的内容,那么,很难保证在整个讲话过程中不出现各式各样的意外,最终,这些辅助工具不仅帮不上什么忙,反倒可能成为羁绊。

**总体上来看,对这些辅助工具太过依赖是危险的。**因为意外总是会发生。比如,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尽管你不一定是讲者,但作为听众也遇见过):到了现场之后才发现投影仪出了问题……更可怕的是,开讲之后没多久,投影仪坏了……

还有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实际上破坏力很大的问题——这些辅助工具往往会因使用不当而毁掉整个讲话。比如,很多的时候,现场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感受。而听众的感受取决于讲者如何左右听众的“意外”感受。讲故事和拍电影没什么区别,总是要为受众提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喜悦。然而,很多使用 PowerPoint 或者 Keynote 的人对此完全忽视。他们把自己要讲的内容,用大纲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这即意味着听众在讲者还没有讲到某个话题之前已经大抵上猜到将会听到什么,如果听众最终发现讲者所讲确实如自己当初所想象,那么,听众大抵上的反应只能是“索然无味”。所以,这些辅助工具有时不但起不到想象中的作用,反倒成为台下听众走神、溜号、失去兴趣的依据。

原本,所有的工具都是伟大的发明。但,这并不保证它们能够发挥伟大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使用工具的人。人有多强大,工具才有多强大。不要迷信工具,不要以为工具会改变你自己,更不要以为工具会提升你自己。善用工具,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需要学习,需要磨练……总而言之,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才可能有所收获。

另外,如果你必须使用这些视觉辅助工具,那么出门前一定要注意,因为它注定会出麻烦。

在讲演之前,要做很多的检查工作:

  • 现场的显示设备是否可以良好运转?
  • 你的笔记本电脑是否与现场的显示设备兼容?(Mac 用户可能要带转接头……)
  • 你确定你自己知道如何外接另一个显示器,并调整好分辨率、颜色等等么?
  • 如果你使用 U 盘携带你的文件,那你应该确定你的 U 盘没有问题,别到了现场才发现拷贝不出来……如果可能,应该找一个网盘保存文件,万一 U 盘除了问题,还可以现场下载……
  • 确定你存进 U 盘、或者上传到网盘的文件真的是最终版,而非之前的某个半成品……
  • 你的笔记本是否有足够的电量?确定你携带了笔记本电源(经常有人到了现场才发现自己的笔记本电池没电了,可是“竟然”也没有带电源线……)
  • 你确定你的遥控设备电池没问题么?

莫非定律说,“如果一件事情可能出错,那么它必然出错……”另外一个倒霉定律说,“蛋糕掉在地毯上的时候,抹黄油的那一面冲下的比率与地毯的价格成正比……”,相信我,如果你不像一个偏执狂一样靠列表检查以上的每一项(这其实是保命的好习惯),那你就注定在某个重大场合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