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description | published | date | tags | editor | dateCreated |
---|---|---|---|---|---|---|
考研经验贴 |
true |
2024-12-24 09:03:59 UTC |
markdown |
2024-05-09 07:37:00 UTC |
侥幸上岸北航软院,分享一些个人经验与看法。
主要分享一些方向规划的见解,初试内容复习请去看对应科目的专业老师(张宇,肖秀荣.....)
2024.12:更新了很多,建议看完之后再查看一下原文博客
原文博客链接: https://www.zwn2001.space/posts/Graduate-Works/Experiences/2024BUAA%E8%BD%AF%E9%99%A2%E4%B8%93%E7%A1%95%E8%80%83%E7%A0%94tips/ https://www.zwn2001.space/posts/Graduate-Works/Experiences/%E8%B7%A8%E8%80%83991%E4%B9%8B%E8%BD%AF%E5%B7%A5%E5%A4%8D%E4%B9%A0%E8%A7%81%E8%A7%A3/
这部分内容非常主观,仅供参考
考研是一条漫长、孤独而折磨的路,从暑假到年底,你需要一直坚持,无论有怎样的挫折、困难。你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一场肉体和心灵上的淬炼,回头即是深渊。
如果你想去互联网大厂开发岗,考研与否在我看来有点无关紧要,甚至不如不考。大厂工作三年的晋升几乎足以抹平研究生学历带来的offer待遇差,遑论三年工作经验与技术的积累,跳槽时会多三年工作经验,当然,代价就是学历显得单薄一点。
如果阿里的offer能比北航发的早,恐怕我就已经跟阿里签三方了
如果你想去互联网大厂研发岗(尤其是算法),考研吧,别想别的了。
如果想去国企,考研吧,尽量还是别想别的了。
选调这些我不了解(走的人也不是很多,但是本科也能走)
首先,我们对自己的未来要有一定的规划,在我看来考研党可行的路线无非以下几条:
- 纯考研
- 技术能力一般,找不到喜欢的工作
- 想走学术,不想当互联网牛马
- 曾经我没得选择,现在也没得选
- 家里人非让我考
- .....
- 考研为主,工作为辅
- 技术能力很强,秋招拿到大厂就去,拿不到就考研,实在不行还有春招
- 很想考,但是怕考不上,秋招拿个offer先保底
- ....
- 考研为辅,工作为主
- 各种数学、专业课基础狠好,考研狠EZ,想先找个工作试试(我不知道这种人咋想的
- 想工作,没合适offer就考研(咋想的呢
- ......
不同的路线意味着不同的时间规划。
这部分内容非常主观,仅供参考
-
对于纯考研的人来说,每天保证达标的学习时间(比如每天8小时,甚至10小时)、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这些几乎就足够了,简而言之,回到高中的状态。
-
对于考研为主,工作为辅的人来说,工作的准备可以是刷题之余的放松,复习累了就换换口味,背背八股、整理一下项目经历,尤其是在面试前。面试之余就专心复习考研的内容。
-
对于考研为辅,工作为主的人来说,我真不知道你咋想的,考研不是一条简单的路,不建议拿考研保底(大佬随意
须知,选择大于努力
其次,扬长避短
最后,不要被信息差收割
这部分内容也比较主观
或许择校就是一场博弈,在对招生与报考人数有一定估计后,我们都在赌一个纳什均衡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搜索能力,能够比较快地在搜索引擎上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可以是某大学的招生计划,也可以是其某年的录取情况;或者,你有一个还算不错的信息汇总途径,比如研可岸等类似的信息门户。好的学校就那么几个,就算是手动遍历也不会很麻烦。这能保证你在信息差上不会输给别人。
搜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历年报录情况、考试大纲、研究生培养方案等
其次,选择大于努力,尤其是对于自命题的学校来说。这主要考验你的数据分析与判断能力,今年某个学校爆冷,明年还会继续吗?如果大家都觉得会爆炸而不去报考,那么就会继续爆冷,反之则会爆炸,所以有人说,大学四年学的最有用的竟然是博弈论,不无道理。
在我看来,报录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而录取分数反而没那么重要。报录比直接反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一般来说,我们几乎可以认为报考同一专业的学生都在一定的能力区间内呈高斯分布,那么,报录比越高,也就意味着被录取的可能性越低。举个例子,北航软院专硕报考时公布的拟录取名额为10个,而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报名人数为110+,报录比来到了恐怖的11+,而南大软院专硕报录比只有不到7(没记错的话)。
总的来说,我认为报录比在5-8之间是一个相对正常的值(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过高过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博弈而爆炸/爆冷的可能
至于分数,一方面,不同学校的专业课题目可能不同,不同地区批卷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分数只能反应校内的竞争情况,而很难作为择校的参考。
最后,扬长避短非常重要,选数一还是数二?专业课直接408还是自命题?这取决于你的自身情况。
以我自己为例,首先我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概率论学的很烂,而且我也不喜欢这两门课,所以首先排除考数一和 408 的可能性,这是我的底线,永远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动性,考研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折磨,遇上不喜欢的科目只会增加无谓的内耗。
其次,我首选没有计网的自命题,计网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背的科目,而我本身并不擅长记忆,但鉴于我本科计网学的不错,所以这一项可有可无;此外,复试的机试语言也是如此,我会首选机试是 Java 的学校,其次是 c 系语言,但这一点同样也不重要,对于机试,语言只是工具,而我也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一工具。
最终我选了 buaa 与 nju,在不触碰底线的基础上,buaa 好处是没有计网,坏处是机试 c 系语言;nju 好处是纯 Java 系的教学模式和机试,坏处是有计网。最终我选择了 buaa,一方面,初试要准备的本来就很多,多一门计网就是多一分折磨,另一方面,不同语言对我来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我不否认各种语言各有特性,但同样的,也有着极大的共性。
但如果不是非常讨厌计组,我并不推荐任何人选择自命题。首先,自命题的专业课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今年我也是在专业课上被狠狠薄纱(但大伙都被薄纱了)。其次,自命题学校的初试资料一般都是只能找机构买,而且由于每年销量有限,所以都不会很便宜,我自己初试复试大概林林总总花了将近 5K-6K,还算是少的,而且不一定有用。最后,自命题学校更容易出现 “选择大于努力” 的情况。
当然,自命题并非一无是处,自命题对于科班学生来说更加友好,即便你报考的学校不是你的母校,相对于非科班学生来说,科班学生在基础上有着碾压级别的优势,所以也不会有很多非科班的大做题家来卷分数,但这或许就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优点了。
还有一件事,择校因人而异,无论如何,理论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要听风就是雨,网上很多帖子只是针对考研,而非软件或者计算机。
如果是纯考研,我可能更推荐统考学校,分数相对稳定一些,各家知识点、材料也更齐全,分数出来之后考没考上基本就是定局,只要肯下功夫,取得一个好结果并非难事。
如果你有后手,无论是秋招offer还是春招的信心,我可能更推荐赌一把,可以考虑更高层次的学校,也可以多考虑一些自命题院校。
以我为例,我是一个行动派,我也有比他人更强的编程能力、思想与更好的习惯,我不希望会跟连函数命名都要用拼音、组件命名还会用12345标注、写个Python在Pycharm里能满屏波浪、连markdown都没用过、装个环境都能装半天的跨考生一起工作。同时,我也有信心在春招拿一个还算不错的offer,考研对我来说只能算是人生分叉路的一个小小转折,所以我才会愿意选北航,接受自命题,挑战更高的水准,会带给我更大的风险,但同样的,也至少能保证我以后的同学会有更强的实力、更扎实的软工素养。
所以,无论如何,综合这几点,趁复习压力还不是那么大,先选好自己心仪的一所或几所学校,不要拖到最后复习忙不过来的时候再去考虑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个东西大家都会讲,知乎上也有很多不错的经验贴。
比如:
https://www.zhihu.com/tardis/zm/art/448353853?source_id=1003
而且复习计划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只给几点建议:
-
今年数学更难了,明年怎么样,谁也说不准,但是一定是越来越难。张宇的强化甚至都有点不够用,所以,早打基础,早做强化,不要把真题和模拟拖到很晚。
-
英语、政治。
- 早点背英语单词,英二并不难,但拿高分的性价比并不高。
- 除了单词,其余可以到 9、10 月份再开始。
- 英语感觉没什么做模拟题的必要,政治多关注点公众号。我经常看 B 站大牙老师的政治总结,他会把肖秀荣 8+4 进行总结,给整理好的背诵版,比较方便。
- 政治做往年题感觉没什么必要,看你心情。
- 个人认为只要保证这两门不会拖后腿就行,毕竟相比而言,主观性实在太强,很难准确的说自己一定能考到某个水平。
今年是北航软院自命题专业课改考 991 的第二年,第一年的专业课题目非常简单,给很多人造成了专业课轻轻松松的错觉,也包括我。当然,我专业课本身基础还不错,复习的时候除了王道基本就在参考自己的笔记,这个另说。
但 24 年专业课难度上升,很多人都始料未及,估计 2025 也不会很简单,但难度超越 2024 的可能性也不大。
针对北航自命题网上的辅导机构,我的评价是也就只能糊弄糊弄双非,各家资料(400+,黄哥,知研)我都看过,也就知研初试还凑合(虽然复试也一坨),黄哥也还好,比较用心,但事后诸葛亮来讲,相对今年初试难度,各家资料还是太简单了,但是自命题就是这样,鱼龙混杂,需要自己多下功夫整理专业课,这也是其跨考生少的原因之一。
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考纲 + 王道 + 自己的笔记(慎看,每个都几万字起步)+ 教材(尤其是数据结构),最关键的还是考纲。
唯一软工,是买的咸鱼一个 buaa 学长的资料,真的不错(id:今天学习了吗)
而且看今年的难度变化,很难说不是为了打击这些辅导机构以及非科班考生。所以还是建议自己稳扎稳打,放稳心态。
总体来看,我对专业课有这么几条较为通用的建议:
- 对自己的专业课实力要有一定认知(反映在本科这门课的成绩上)。实力强可以晚点开始,最晚要在暑假结束前开始,专业课几乎是最实在的课程,多花多少功夫就能多拿多少分。
- 统考建议还是尽量早开始,统考专业课科目众多知识点庞杂,最好还是有心理准备。但是相对而言,统考专业课机构整理的都已经很齐全,不需要额外费心。
- 对于自命题,我知道有很多人不推荐自命题,但是如果你真的有退路(比如对春招有自信),或者某个学校的自命题真的很符合你的口味,我觉得未尝不可,但是自命题更赌,敢赢,就得输得起。
对于软工的同学来说(毕竟我就是软工的),可以多将精力放到考研上,或者说,从这个学期开始时就应该这样。我依然记得我当年的大三下学期我除了思政类的课程之外几乎没去上过几节课(这是可以说的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很多同学去上课也是在刷题,到教室不过是为了应付点名,另一方面,相信我,大三下的课程真的很难挂科,除非是你真的不去考或者菜到连老师都看不下去。大三下其实已经没有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分数高低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做好取舍,对自己负责。
愿你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