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为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HEBREWS 13:17)
#用tornado做网站(3)
##数据传输
在已经建立了前端表单之后,就要实现前端和后端之间的数据传递。在工程中,常用到一个被称之为ajax()的方法。
关于ajax的故事,需要浓墨重彩,因为它足够精彩。
ajax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的缩写,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汇集了众家贡献。比如微软的IE团队曾经将XHR(XML HttpRequest)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间传输数据,并且被W3C标准采用。当然,也有其它公司为Ajax技术做出了贡献,虽然它们都被遗忘了,比如Oddpost,后来被Yahoo!收购并成为Yahoo! Mail的基础。但是,真正让Ajax大放异彩的google是不能被忽视的,正是google在Gmail、Suggest和Maps上大规模使用了Ajax,才使得人们看到了它的魅力,程序员由此而兴奋。
技术总是在不断进化的,进化的方向就是用着越来越方便。
回到上一节使用的jQuery,里面就有ajax()方法,能够让程序员方便的调用。
ajax()方法通过 HTTP 请求加载远程数据。
该方法是jQuery底层AJAX实现。简单易用的高层实现见$.get,
$.post等。$ .ajax() 返回其创建的 XMLHttpRequest 对象。大多数情况下你无需直接操作该函数,除非你需要操作不常用的选项,以获得更多的灵活性。
最简单的情况下,$.ajax() 可以不带任何参数直接使用。
在上文介绍Ajax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重要的术语——“异步”,与之相对应的叫做“同步”。我引用来自阮一峰的网络日志中的通俗描述:
"同步模式"就是上一段的模式,后一个任务等待前一个任务结束,然后再执行,程序的执行顺序与任务的排列顺序是一致的、同步的;"异步模式"则完全不同,每一个任务有一个或多个回调函数(callback),前一个任务结束后,不是执行后一个任务,而是执行回调函数,后一个任务则是不等前一个任务结束就执行,所以程序的执行顺序与任务的排列顺序是不一致的、异步的。
"异步模式"非常重要。在浏览器端,耗时很长的操作都应该异步执行,避免浏览器失去响应,最好的例子就是Ajax操作。在服务器端,"异步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因为执行环境是单线程的,如果允许同步执行所有http请求,服务器性能会急剧下降,很快就会失去响应。
看来,ajax()是前后端进行数据传输的重要角色。
承接上一节的内容,要是用ajax()方法,需要修改script.js文件内容即可:
$(document).ready(function(){
$("#login").click(function(){
var user = $("#username").val();
var pwd = $("#password").val();
var pd = {"username":user, "password":pwd};
$.ajax({
type:"post",
url:"/",
data:pd,
cache:false,
success:function(data){
alert(data);
},
error:function(){
alert("error!");
},
});
});
});
在这段代码中,var pd = {"username":user, "password":pwd};
意即将得到的user和pwd值,放到一个json对象中(关于json,请阅读《标准库(8)》),形成了一个json对象。接下来就是利用ajax()方法将这个json对象传给后端。
jQuery中的ajax()方法使用比较简单,正如上面代码所示,只需要$.ajax()
即可,不过需要对立面的参数进行说明。
- type:post还是get。关于post和get的区别,可以阅读:HTTP POST GET 本质区别详解
- url:post或者get的地址
- data:传输的数据,包括三种:(1)html拼接的字符串;(2)json数据;(3)form表单经serialize()序列化的。本例中传输的就是json数据,这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
- cache:默认为true,如果不允许缓存,设置为false.
- success:请求成功时执行回调函数。本例中,将返回的data用alert方式弹出来。读者是否注意到,我在很多地方都用了alert()这个东西,目的在于调试,走一步看一步,看看得到的数据是否如自己所要。也是有点不自信呀。
- error:如果请求失败所执行的函数。
##后端接受数据
前端通过ajax技术,将数据已json格式传给了后端,并且指明了对象目录"/"
,这个目录在url.py文件中已经做了配置,是由handlers目录的index.py文件的IndexHandler类来出来。因为是用post方法传的数据,那么在这个类中就要有post方法来接收数据。所以,要在IndexHandler类中增加post(),增加之后的完善代码是: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import tornado.web
class Index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render("index.html")
def post(self):
username = self.get_argument("username")
password = self.get_argument("password")
self.write(username)
在post()方法中,使用get_argument()函数来接收前端传过来的数据,这个函数的完整格式是get_argument(name, default=[], strip=True)
,它能够获取name的值。在上面的代码中,name就是从前端传到后端的那个json对象的键的名字,是哪个键就获取该键的值。如果获取不到name的值,就返回default的值,但是这个值默认是没有的,如果真的没有就会抛出HTTP 400。特别注意,在get的时候,通过get_argument()函数获得url的参数,如果是多个参数,就获取最后一个的值。要想获取多个值,可以使用get_arguments(name, strip=true)
。
上例中分别用get_argument()方法得到了username和password,并且它们都是unicode编码的数据。
tornado.web.RequestHandler的方法write(),即上例中的self.write(username)
,是后端向前端返回数据。这里返回的实际上是一个字符串,也可返回json字符串。
如果读者要查看修改代码之后的网站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先停止网站(ctrl+c),在从新执行python server.py
运行网站,然后刷新浏览器即可。这是一种较为笨拙的方法。一种灵巧的方法是开启调试模式。是否还记得?在设置setting的时候,写上debug = True
就表示是调试模式了(参阅:用tornado做网站(1))。但是,调试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如果修改模板,就不会加载,还需要重启服务。反正重启也不麻烦,无妨啦。
看看上面的代码效果:
这是前端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之后,点击login按钮,提交给后端,后端再向前端返回数据之后的效果。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验证用户名和密码
按照流程,用户在前端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并通过ajax提交到了后端,后端借助于get_argument()方法得到了所提交的数据(用户名和密码)。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验证这个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合法,其体现在:
- 数据库中是否有这个用户
- 密码和用户先前设定的密码(已经保存在数据库中)是否匹配
这个验证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允许用户登录,登录之后才能继续做某些事情。
首先,在methods目录中(已经有了一个db.py)创建一个文件,我命名为readdb.py,专门用来存储读数据用的函数(这种划分完全是为了明确和演示一些应用方法,读者也可以都写到db.py中)。这个文件的代码如下: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from db import *
def select_table(table, column, condition, value ):
sql = "select " + column + " from " + table + " where " + condition + "='" + value + "'"
cur.execute(sql)
lines = cur.fetchall()
return lines
上面这段代码,建议读者可以写上注释,以检验自己是否能够将以往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恕我不再解释。
有了这段代码之后,就进一步改写index.py中的post()方法。为了明了,将index.py的全部代码呈现如下: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import tornado.web
import methods.readdb as mrd
class Index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render("index.html")
def post(self):
username = self.get_argument("username")
password = self.get_argument("password")
user_infos = mrd.select_table(table="users",column="*",condition="username",value=username)
if user_infos:
db_pwd = user_infos[0][2]
if db_pwd == password:
self.write("welcome you: " + username)
else:
self.write("your password was not right.")
else:
self.write("There is no thi user.")
特别注意,在methods目录中,不要缺少了__init__.py
文件,才能在index.py中实现import methods.readdb as mrd
。
代码修改到这里,看到的结果是:
这是正确输入用户名(所谓正确,就是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合法,即在数据库中有该用户名,且密码匹配),并提交数据后,反馈给前端的欢迎信息。
如果输入的密码错误了,则如此提示。
这是随意输入的结果,数据库中无此用户。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上述演示中,数据库中的用户密码并没有加密。关于密码加密问题,后续要研究。
总目录 | 上节:用tornado做网站(2) | 下节:用tornado做网站(4)
如果你认为有必要打赏我,请通过支付宝:[email protected],不胜感激。